首页 资讯 正文

守护一江碧水 重现生态韶河

体育正文 277 0

守护一江碧水 重现生态韶河

守护一江碧水 重现生态韶河

文/图/曾如蔓(màn) 徐远钢 谢浪 贺明华 伟人故里,韶河潺潺。这条(zhètiáo)自西北向东南蜿蜒的(de)(de)生命之河,作为韶山市的生态脊梁,途经杨林乡的阡陌、清溪镇的炊烟、银田镇的稻浪,最终在涟水河畔绘就一幅水润湘中的画卷。它承载(chéngzài)着灌溉万亩良田(liángtián)的重任,牵动着沿岸十多万百姓的生态福祉,是韶山生态景观与红色文化交织的血脉。 韶河属湘江二级(èrjí)支流涟水的(de)一级支流,由(yóu)北源、南源及干流组成,支流包括杨林河、云(yún)白河、狮山河等。随着(suízhe)韶山市经济社会的发展,韶河的生态环境承载的压力(yālì)越来越大,韶河及主要支流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(rìyìtūchū):已硬化河段因长期冲刷导致岸坡坍塌、护脚掏空现象频发,自然陡坡区域水土流失加剧河道淤积;农田径流污染缺乏系统管控,周边沟渠坍塌淤塞导致农业污染成为水体主要威胁;部分自然岸线杂乱,植被稀疏,植物群落单一,生态性较差。 面对严峻形势,韶山市委、市政府启动“水(shuǐ)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项目”,系统推进韶河流域综合治理。以水资源、水环境、水生态“三水”协同共治为核心(héxīn),通过系统性修复与净化措施(cuòshī),构建健康、稳定、可持续发展的水生态系统(shēngtàixìtǒng)。 韶河流域水环境综合(zōnghé)整治与生态修复项目。 韶山市以(yǐ)问题为导向,开展“清四乱”专项(zhuānxiàng)行动,建立《2024年韶山市河库问题立行立改(gǎi)整改前后图片(túpiàn)台账》,完成46个问题现场整改。对重点河段实施砍杂杀青及岸坡(jíànpō)整治40余公里,清理河道淤泥及垃圾20余吨,实现了“河面无漂浮物、河中无障碍、河岸无垃圾”,为后续生态修复奠定了坚实基础。 全面完成水利部134个、省级40个疑似图斑的(de)现场核查与系统填报,相关成果顺利通过省级复核验收(yànshōu),为后续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,确保了污染治理的精准性(xìng)和高效性。针对水库养殖污染问题,全力开展青年水库退养行动,落实生态(shēngtài)养殖政策,禁止(jìnzhǐ)投肥、投苗,通过连续捕捞累计清除(qīngchú)鱼类1万余公斤,显著降低了生态养殖密度,有效减少了水体富营养化风险。 在精准(jīngzhǔn)治理问题的(de)基础上,韶山市将工程全面铺开,多管齐下,织就“河湖安澜、生态宜居”的生态画卷(huàjuàn)。银田镇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净化工程建设5000平方米(mǐ)(mǐ)人工湿地,配套950米连接管道(guǎndào)等设施,深度净化尾水,为韶河提供了优质的生态补水,增强了河道的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。河道生态修复工程着重修复韶河及其支流岸坡,总长37732米,种植39500平方米水生植物(shuǐshēngzhíwù),并构建4处、总面积17690平方米的生态湿地,提高了水体自净能力,恢复了河道水域(shuǐyù)的生态功能,有助于实现“有鱼有草”的水生态目标。改造13条入河沟渠并构建7721米生态沟渠体系,美化岸坡环境、提供水生生物栖息地(qīxīdì),减少农业(nóngyè)面源污染对韶河(duìsháohé)的影响,推动农业绿色发展,助力乡村振兴与美丽田园建设。 在全市不懈努力下,韶河流域治理(zhìlǐ)工作(gōngzuò)交出了一份亮丽的生态答卷。生态系统逐渐恢复,水生(shuǐshēng)植物种类和数量增加,河道内水草丰美,鱼类及其(jíqí)他水生生物重现生机。漫步(bù)韶河之畔,昔日杂乱的河岸(héàn)已蜕变为生态长廊。河岸景观焕然一新,曾经杂草丛生、垃圾堆积的河岸如今变得绿树成荫、花草飘香,步道、亲水(qīnshuǐ)平台错落有致,四季皆景的滨水空间让市民推窗见绿、出门入园,成为市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,真正实现了“还河于民、还景于城”。 韶河(sháohé)之变镌刻着韶山儿女践行习近平(xíjìnpíng)生态文明思想的(de)坚实足迹。这场生态攻坚,不仅重塑了河道的水韵肌理(jīlǐ),更激活了流域(liúyù)发展的绿色基因,既筑牢流域生态安全屏障,更以水为脉串联起乡村振兴与红色旅游的璀璨珠链,助推乡村振兴与生态旅游业“双向奔赴”,为韶山高质量发展注入生生不息的绿色动能。
守护一江碧水 重现生态韶河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